西南联大现在叫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该校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7年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1938年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一、西南联大简介
西南联大一般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7年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1938年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该校新校舍地处昆明城外西北部三分寺,建在环城马路两侧,占地120余亩。马路北面称北区,占地较广。北区校门为两扇木质大门,门楣上方是镌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字样的横额。土路把北区划成东西两部分。东半部较大,教室、各部门办公室、图书馆和东西食堂集中。西半部是学生宿舍和运动场。
宿舍区的南端是运动场,有两个篮球场和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设备,南区是理学院各学系的办公室、实验室,有一些教室。南区东部是校医室,有门诊部、药房和简易病房,免费为师生诊病。校医室后面的花圃,是生物学系的实验园地。
二、西南联大师资及专业设置
学校共有全校师生员工总数约3750人,教师约370人,职员(含校医及技术人员)和工警400人左右,其中专职行政管理人员200人。学校成立教育学系,归师范学院。哲学心理教育学系改为哲学心理学系,仍属文学院。师范学院开设公民训育系、国文学系、英语学系、史地系、数学系、理化系。
三、西南联大办学成果
西南联大于1939年5月在昆明恢复并开始招收研究生。研究院院长由校长兼任,研究所所长由北大各学院院长兼任,各学部主任也由北大各相关学系系主任担任。8月以后, 各学部逐步恢复与建立,到抗战后期,共设3个研究所,12个学部。清华研究院也于1939年恢复,到抗战后期共有4个研究所,16个学部,5个特种研究所。
1940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原三校研究所的基础上分别成立清华、北大、南开研究院,三研究院则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之名义下公布研究生招生简章,联合招收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三研究院基本保持其独立性,课程的设置,学位论文的选题等,坚持自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