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是近年来我国在航空航天发展方面急需的人才类型之一,该专业主要研究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信息系统与网络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很多人都很好奇现在哪些学校开设了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它们的实力如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最好大学排名一览表
我们将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排名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个方面:
在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研究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排名中排名靠前的学校有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等。
在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排名中排名靠前的学校有成都工业学院、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吉林动画学院等。
以下是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最新排名具体情况,以供大家参考:
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研究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排名一览表
全国排名 | 学校名称 | 办学层次 | 专业档次 |
1 | 西北工业大学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2 | 四川大学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排名一览表
全国排名 | 学校名称 | 办学层次 | 专业档次 |
1 | 成都工业学院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A++ |
2 |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A+ |
2 | 吉林动画学院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A+ |
全国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最好大学推荐
1、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历史悠久,学院办学历史上溯于浙江大学航空工程教育(1933年)、交通大学航空门(1935年)和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航空工程教育(1935年)于1952年在南京合并成立的华东航空学院飞机工程系。1956年华东航空学院整体西迁成立了西安航空学院飞机工程系,1957年西安航空学院与西北工学院合并后成为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5系”)。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飞机设计专业及飞机系统设计专业、空气动力学专业整建制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后,飞机系的教学科研实力大大加强。2003年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与民航工程学院(1994年成立)合并,成立了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学院下设航空器设计工程系、综合技术与控制工程系、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系(原流体力学系)、航空结构工程系和极端力学研究院。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是首批陕西省一流建设点专业,是2016年教育部新增审批的唯一航空领域的本科专业,以满足国家航空航天领域在飞行器控制与信息系统方面人才的新需求,符合未来航空航天飞行器发展、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方向,为把我国建设成航空宇航大国和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6年在我国航天事业创建的同时,北京航空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在国内率先创建了火箭设计和火箭发动机教研室,由屠守锷、曹传钧担任教研室主任;1958年正式组建了火箭系,设有运载火箭设计、有翼导弹设计、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导弹飞行力学、自动控制、发射装置、遥控遥测等专业;1970年由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变更,学校按学科调整内部结构,将原火箭系各专业划归到有关的系进行管理,并继续为航天技术领域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1988年为适应我国航天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学校决定在原火箭系的基础上成立宇航学院。
50多年来,宇航学院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中从事航天人才培养和航天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很强的航天专业学院,秉承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学科、培养人才、开展前沿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的宗旨,培养了以原二炮杨国梁司令员、原空军王良旺副司令员、赵煦院士、陈福田院士、包为民院士和金壮龙、袁家军、雷凡培、吴燕生、曹建国等航空、航天集团公司领导为代表的一大批我国航天事业的领导和骨干,为国家航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学科专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内航天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并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影响,赢得了很好的声誉,为把学校办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大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始从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高等院校之一,1945年即创办了四川大学航空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是在上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由四川大学航空系、清华大学航空系等院系共同组建为北京航空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国家及国防科技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针对未来航空航天工程领域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需求,结合国际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及相关科技发展前沿,为了加快推进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型综合大学建设目标,四川大学在相关院系长期从事航空航天工程领域科学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采取“内联外引”与“政产学研”联合共建模式和 “创新、开放、交叉、共享”的运行机制,于2011年11月正式创建了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江安校区新建航空航天及多学科交叉创新大楼30000余平方米。
四川大学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将在学校及有关单位的全力支持下,突破传统学科与管理体制,坚持以“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实现学科交叉,构筑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为发展目标,争取用5-10年时间,按国家“985工程”创新平台、“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的标准和条件,在人才队伍、学科方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支撑条件等方面打好基础,形成“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格局,将学院建成在国内外具有明显优势和鲜明特色的航空宇航科技高水平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与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