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实力雄厚、发展良好,吸引了不少考生的关注。很多人都很好奇沈阳师范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如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3沈阳师范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
目前官方还未发布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具体的评估结果还是要等待官方发布,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沈阳师范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结果如何: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沈阳师范大学1个学科进入全国20-30%区间,评估结果为B;14个学科进入全国前70%。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教育专业学位评估结果为B,位列辽宁省第一、东北第二;法律专业学位评估结果为B-,位列辽宁第二。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沈阳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B |
2 | 沈阳师范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C+ |
3 | 沈阳师范大学 | 美术学 | C+ |
4 | 沈阳师范大学 | 法学 | C |
5 | 沈阳师范大学 | 生态学 | C |
6 | 沈阳师范大学 | 公共管理 | C |
7 | 沈阳师范大学 | 音乐与舞蹈学 | C |
8 | 沈阳师范大学 | 哲学 | C- |
9 | 沈阳师范大学 | 社会学 | C- |
10 | 沈阳师范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C- |
11 | 沈阳师范大学 | 体育学 | C- |
12 | 沈阳师范大学 | 数学 | C- |
13 | 沈阳师范大学 | 生物学 | C- |
14 | 沈阳师范大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C- |
注:据了解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公布评估结果旨在为参评单位了解学科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客观信息;为学生选报学科、专业提供参考;同时也便于社会各界了解中国高校和科研单位学科内涵建设的状况和成效。
沈阳师范大学简介
办学历史
沈阳师范大学始建于1951年。前身为东北教育学院,1953年更名为沈阳师范学院,是当时东北地区创办最早的两所本科师范院校之一。1965年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1978年恢复沈阳师范学院校名。2000年,学校成功换建新校园,为学校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02年,辽宁省政府决定并经教育部批准,沈阳师范学院与辽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沈阳师范大学。
办学条件
沈阳师范大学校园占地面积1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设有26个二级学院和19个校属馆、部、中心、研究所及附属机构。有本科专业77个,国家一流专业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
师资力量
沈阳师范大学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教职工2243人,专任教师1348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3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7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67人。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1人,省优秀专家5人,省“兴辽英才计划”29人(攀登学者3人、特聘教授1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1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2人、青年拔尖人才9人),省“四个一批”人才2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11人,省高校本科教学名师16人,省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6人,省“兴辽英才计划”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3个。
教学成果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法学、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表演、新闻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应用心理学、软件工程、音乐学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前教育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旅游管理、学前教育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金融学、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汉语国际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粮食工程、旅游管理、音乐表演、社会学、体育教育、日语、古生物学、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美术学
省级示范性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学前教育、旅游管理、教育技术学、物理学、教育学、粮食工程
省级重点支持专业:教育学、教育技术学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软件工程、金融学、法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
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特色优势专业:英语、汉语国际教育、旅游管理、音乐表演、表演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