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资讯

全国智慧农业专业最好大学排名(2023最新排名一览表)

高考资讯 2023-06-21 22:59:28

       智慧农业属于比较新兴前沿的专业,有着跨学院、跨专业的学科深度交叉的特点,着重培养服务国家和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需求,能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工程装备技术、现代经营管理知识与农学有机融合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很多小伙伴都很好奇全国智慧农业专业最好的大学是哪些?


1679993479.jpg


全国智慧农业专业最好大学排名一览表


我们将智慧农业专业排名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个方面:


在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研究型)“智慧农业”专业排名中排名靠前的学校有福建农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


在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智慧农业”专业排名中排名靠前的学校有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等。


以下是智慧农业专业大学最新排名具体情况,以供大家参考:


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研究型)“智慧农业”专业排名一览表


全国排名学校名称办学层次专业档次
1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区域高水平专业A++
1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区域高水平专业A++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区域高水平专业A++
1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区域高水平专业A++
1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区域高水平专业A++
1湖南农业大学中国区域高水平专业A++


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智慧农业”专业排名一览表


全国排名学校名称办学层次专业档次
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A++
2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中国区域高水平应用型专业A+


全国智慧农业专业最好大学推荐


1、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创建于1936年。学院下设园艺系、茶学系、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系智慧农业系(合署)、遗传育种教研室、园艺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5个教学系、室、所,现有园艺、茶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智慧农业等4个本科专业,2016年起设置严家显茶学创新班。拥有园艺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园艺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果树学、茶学、蔬菜学、花卉与景观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5个二级学科,2个专业硕士领域(农业推广园艺领域和设施农业领域)——2018年起,调整设置农艺与种业领域(园艺方向),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园艺一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和省重点特色学科。


现有福建省亚热带果树及特种经济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福建省闽台果树种质试管苗库、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福建省高校首批重点实验室、茶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南亚热带果树产业技术创新重点战略联盟等研究平台。学院的优势领域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细胞工程、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与种质创新、高优生产技术与品质控制机理,茶叶加工及加工装备创新、茶叶经济文化研究,综合实力居于国内本学科的前列。


2、东北农业大学


农学院是东北农业大学长子学院,由1948年东北农学院建院时成立的三系之一农艺系发展而来,王金陵教授任首任系主任。1996年,由农学系、园艺系、植保系三系合并组建农学院。2000年,园艺系调整出去成立园艺学院,土壤农化、环境保护、微生物及农业生态等4个专业和方向调整出去组建资源与环境学院,农学实验站调整出去成为学校的植物类实验实习基地,农学系余下专业和植保系组成新的农学院。


农学院拥有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包括作物学博士点和植物保护硕士点;二级学科5个,包括作物学博士点下设的作物遗传育种学和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植物保护硕士点下设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病理学和农药学;作物学科是农业科学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的贡献学科。农学院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2个,黑龙江省省级领军人才梯队5个,黑龙江省“535工程”第二层次省级领军人才梯队1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1个,校学科团队14个。学院作为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和黑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挂靠单位,主办期刊《中国马铃薯杂志》,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肇始于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农艺系,是1934年学校初设的六个系组之一,193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学院秉持“民为国本,食为民天”的民本思想和民生情怀,坚守“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初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科技精英、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农业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


学校农业科学学科ESI全球排名保持前1‰。学院主建一级学科为作物学,二级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是陕西省重点学科。经过长期凝练,围绕作物学设立了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作物杂种优势理论与技术、作物分子生物学基础、旱区高效农作制度与作物栽培技术、农业区域发展与循环农业、作物绿色高效生产等六个学科方向。


4、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始于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后几经演变,于1952年由武汉大学农学院、湖北农学院、中山大学等六所大学的农艺系合并成立华中农学院农学系,下设农学、植保、土化三个专业。1954年在农学、植保、土化三个专业的基础上设立农学系、植保系、土化系。农学系和植保系师资力量雄厚,汇聚了一批知名专家在此任教,有二级岗教授杨新美、胡仲紫、章锡昌、刘后利等。随着学校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在学校院系与学科调整过程中,原农学系和原植物保护系于2002年7月合并,成立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作物学与植物保护两个一级学科,其中:作物学(含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第三期重点建设学科、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植物保护是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是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14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在校研究生1898名,留学生120名。开设农学、植物保护、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智慧农业、应用生物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586名。农学与植物保护专业分别获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国家专业三级认证;承担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张之洞班”(农科)的改革试点。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 

相关知识
精选知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