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学顾名思义,位于天津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管、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有着十分雄厚的办学实力,吸引了不少考生的关注。很多人都很好奇天津理工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如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3天津理工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
目前官方还未发布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具体的评估结果还是要等待官方发布,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天津理工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结果如何: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天津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表现都很不错。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天津理工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B |
2 | 天津理工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B |
3 | 天津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4 | 天津理工大学 | 软件工程 | B- |
5 | 天津理工大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C+ |
6 | 天津理工大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C+ |
7 | 天津理工大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C |
8 | 天津理工大学 | 工商管理 | C |
9 | 天津理工大学 | 光学工程 | C- |
10 | 天津理工大学 | 电气工程 | C- |
11 | 天津理工大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C- |
注:据了解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公布评估结果旨在为参评单位了解学科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客观信息;为学生选报学科、专业提供参考;同时也便于社会各界了解中国高校和科研单位学科内涵建设的状况和成效。
天津理工大学简介
办学历史
天津理工大学的前身为天津理工学院,于1979年以天津大学理工分校名义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1996年,原天津理工学院与原天津大学分校、天津大学机电分校、天津大学冶金分校三所本科院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天津理工学院。经教育部批准,2004年更名为天津理工大学。
办学条件
天津理工大学总占地面积156.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58万平方米。本科以上全日制在校生29000余人。有专业学院15个,还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体育教学部等机构。有本科专业66个,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天津市重点学科12个,图书馆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纸质藏书217万余册、电子图书197万册、电子期刊3.4万种,拥有中外文高水平数据库60余个。牵头建设天津市“西青大学科技园”,实施科技强校战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重点、杰青、优青、科技部重点研发、军民融合及各类国家级项目300余项,投入研发经费11亿余元,获得一系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拥有通用和专用设备资产共10.8亿元;人均科研经费和自然指数均处于全国百强行列。
师资力量
天津理工大学共有教职工1954人,专任教师1463人,其中正高级235人,副高级470人; 博士生导师101人、硕士生导师71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为1287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87.97%,其中775人具有博士学位,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52.97%。 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6人,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特聘教授制度人选,天津市“特支计划”人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优秀人才等省部级人才155人。17支团队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团队、天津市“特支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天津市“项目+团队”重点培养专项等高层次 创新团队。聘请中科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为名誉校长,双聘院士4人,聘请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校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教学成果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物理、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造价、产品设计、社会工作、应用化学、机械电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安全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
教育部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机械工程、工程造价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自动化
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
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安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