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是江苏省内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相信很多小伙伴对它也都很感兴趣,想知道徐州医科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如何?小编对有关资料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整理,希望能给有需要的小伙伴一些帮助与启发。
2023徐州医科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
目前官方还未发布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具体的评估结果还是要等待官方发布,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徐州医科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结果如何: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徐州医科大学有三个学科入选,其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3个一级学科评估为C+,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徐州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 | C+ |
2 | 徐州医科大学 | 临床医学 | C+ |
3 | 徐州医科大学 | 药学 | C+ |
注:据了解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公布评估结果旨在为参评单位了解学科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客观信息;为学生选报学科、专业提供参考;同时也便于社会各界了解中国高校和科研单位学科内涵建设的状况和成效。
徐州医科大学简介
办学历史
徐州医科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1934年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学校由1958年由南京医学院分迁至徐州成立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60年定名为徐州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2021年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办学条件
徐州医科大学设18个学院(部)、21所附属医院(直属附属医院3家,非直属附属医院18家)、15所临床学院,设置28个本科专业,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395.01万元。
师资力量
徐州医科大学现有校内专任教师960人,外聘教师917人,附属医院师资4045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188人,副高职称34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5.42%;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630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0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96.98%。
教学建设
国家级特色专业:麻醉学、药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麻醉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
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江苏省级特色专业: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
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药学等
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类):生物医学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药学类(临床药学、药学、药物制剂)、临床医学、麻醉学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