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从校名就不难看出这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等学府,学校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不少考生对其也是很感兴趣,想知道重庆师范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如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3重庆师范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
目前官方还未发布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具体的评估结果还是要等待官方发布,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重庆师范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结果如何: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重庆师范大学共有10个学科上榜,主要为B、C二类专业的评级。其中B-类学科有2个,分别是教育学、数学;C+类学科有3个,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重庆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B- |
2 | 重庆师范大学 | 数学 | B- |
3 | 重庆师范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C+ |
4 | 重庆师范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C+ |
5 | 重庆师范大学 | 考古学 | C+ |
6 | 重庆师范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C |
7 | 重庆师范大学 | 美术学 | C |
8 | 重庆师范大学 | 地理学 | C- |
9 | 重庆师范大学 | 生物学 | C- |
10 | 重庆师范大学 | 系统科学 | C- |
注:据了解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公布评估结果旨在为参评单位了解学科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客观信息;为学生选报学科、专业提供参考;同时也便于社会各界了解中国高校和科研单位学科内涵建设的状况和成效。
重庆师范大学简介
办学历史
重庆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源于1906年官立川东师范学堂,主体创办于1954年1月,时名重庆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学校更名为重庆师范学院,同年获得本科专业设置资格;1962年复名为重庆师范专科学校,同时成都师范专科学校并入;1978年再次更名为重庆师范学院。1981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5月,重庆幼儿师范学校、重庆纺织职工大学并入。2003年,学校改为现名;同年9月,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并入。2017年获批硕士研究生推免单位,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办学条件
重庆师范大学建有大学城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北碚校区,总面积2688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33亿元,有纸质图书273万册、电子图书164万种;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设有17个二级学院,开设74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重庆师范大学现有在职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和博士1000余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1000余人。有特聘中科院院士1人,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1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22人次;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以及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获得者,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专家工作室首席专家等省部级人才210余人次。
教学建设
国家级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旅游管理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汉语言文学
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食品质量与安全
重庆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特殊教育
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生物科学、广播电视编导、特殊教育、小学教育、生物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