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是河南省内一所办学实力强劲、社会声誉良好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相信省内外都有不少小伙伴对该校很感兴趣,想知道河南师范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如何?小编对有关资料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2023河南师范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
目前官方还未发布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具体的评估结果还是要等待官方发布,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河南师范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结果如何: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河南师范大学共有16个一级学科上榜,包括4个博士点学科和11个一级硕士点学科。其中,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3个学科的排名百分位,居国内本领域前20%~30%;环境科学与工程、教育学2个学科居本领域前30%~40%;数学、外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3个学科居本领域前40%~50%;统计学、政治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哲学等8个学科居本领域前50%~70%。我校上榜学科数在河南省15所参加评估的高校中居第3位、在全国39所参加评估的地方师范大学中居第12位(并列)。
根据对省内外同类院校此轮评估结果的进一步分析,河南师范大学有8个上榜学科进入地方师范大学本领域前10名,其中,2个学科(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分别位居本领域榜首(与其他高校并列),1个学科(物理学)与湖南师大并列位居本领域第2位。11个学科位居河南省高校本领域前2位,其中5个学科位居河南省高校本领域第1名(含并列)。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河南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B |
2 | 河南师范大学 | 化学 | B |
3 | 河南师范大学 | 生物学 | B |
4 | 河南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B- |
5 | 河南师范大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6 | 河南师范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C+ |
7 | 河南师范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C+ |
8 | 河南师范大学 | 数学 | C+ |
9 | 河南师范大学 | 政治学 | C |
10 | 河南师范大学 | 体育学 | C |
11 | 河南师范大学 | 统计学 | C |
12 | 河南师范大学 | 音乐与舞蹈学 | C |
13 | 河南师范大学 | 美术学 | C |
14 | 河南师范大学 | 哲学 | C- |
15 | 河南师范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C- |
16 | 河南师范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C- |
注:据了解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公布评估结果旨在为参评单位了解学科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客观信息;为学生选报学科、专业提供参考;同时也便于社会各界了解中国高校和科研单位学科内涵建设的状况和成效。
河南师范大学简介
办学历史
河南师范大学始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原国立河南大学前身)理科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先后历经河南师范学院二院、河南第二师范学院、新乡师范学院等阶段,1985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学校现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办学条件
河南师范大学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学校占地面积139.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8.42万平方米,中外文纸质图书317.87余万册,电子图书896.69余万册;设有25个学院(部),开设88个本科专业;是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师资力量
河南师范大学有在岗教职工近2800人,其中,双聘院士9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万人计划、中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00余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教学团队1个,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
教学建设
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济学、环境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物理学
省级特色专业:法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音乐学、对外汉语、历史学、环境工程、公共事业管理、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经济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类别:物理学、经济学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