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资讯

2023中山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附完整版学科评估名单

高考资讯 2023-06-21 22:59:28

       中山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有着不俗的实力且一直备受外界好评,吸引力广大考生以及家长的关注。很多人都很好奇中山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如何?小编对有关资料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1678351241.png


2023中山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


目前官方还未发布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具体的评估结果还是要等待官方发布,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中山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结果如何: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山大学的生态学、工商管理两个学科获得A+评分,实力十分不俗,以下为具体评估结果:


序号学校名称学科名称评估结果
1中山大学生态学A+
2中山大学工商管理A+
3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A
4中山大学公共管理A
5中山大学哲学A-
6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A-
7中山大学中国史A-
8中山大学数学A-
9中山大学物理学A-
10中山大学化学A-
11中山大学生物学A-
12中山大学基础医学A-
13中山大学临床医学A-
14中山大学药学A-
15中山大学理论经济学B+
16中山大学应用经济学B+
17中山大学法学B+
18中山大学社会学B+
19中山大学民族学B+
20中山大学外国语言文学B+
21中山大学地理学B+
22中山大学海洋科学B+
23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
24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B+
25中山大学口腔医学B+
26中山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B+
27中山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B+
28中山大学政治学B
29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B
30中山大学考古学B
31中山大学统计学B
32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
33中山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B
34中山大学软件工程B
35中山大学护理学B
36中山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B
37中山大学心理学B-
38中山大学世界史B-
39中山大学力学B-
40中山大学光学工程B-
41中山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B-
42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B-
43中山大学大气科学C
44中山大学地质学C
45中山大学水利工程C
46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C
47中山大学交通运输工程C
48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C

注:据了解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公布评估结果旨在为参评单位了解学科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客观信息;为学生选报学科、专业提供参考;同时也便于社会各界了解中国高校和科研单位学科内涵建设的状况和成效。


中山大学简介


办学历史


中山大学源于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8月17日,改校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大学成为全国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之一。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


办学条件


中山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学校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开设141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4个,专业学位类别43种。


师资力量


中山大学有专任教师465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805人、副高职称2092人;研究生导师6399人(含兼职导师),其中博士生导师2790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7人(含双聘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含双聘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5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3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66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获得者10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


教学建设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工商管理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人类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人文地理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内科学(肾病)、神经病学、外科学(普外)、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卫生毒理学、药理学、行政管理


广东省重点学科(攀峰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广东省重点学科(优势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民族学、考古学、世界史、基础心理学(二级学科)、海洋科学、统计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口腔医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 

相关知识
精选知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