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相对于中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虽说稍显弱势。但是在西部省份四川,高等教育资源却异常丰富,这里拥有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江苏、上海等地,这也使得四川省成为国内知名的“教育大省”,在国内更是大名鼎鼎。那么四川师范大学作为四川省内的“人才输出”重点高校,它值得去吗?多少分能考上四川师范大学呢?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了解吧。
【四川师范大学值得去吗】
首先,四川师范大学是值得去的。其次,该校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高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同时还入选了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创计划、四川2011计划,是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实施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员,拥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如下图所示:四川师范大学在国内处于144~200名之间,国内共计拥有2000余所高校,而四川师范大学位列前排,实力可以说相当雄厚了。其次,虽说四川师范大学不是985高校也不是211工程高校,没有国家重点学科,但却拥有省级重点学科,而且整体的学科实力都非常不错,在四川师范院校中学科实力当属最强。毕业生就业方面更是令人惊叹,每年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学生是国内各大高校分抢的“对象”,因此四川师范大学是一所值得去的高等院校!
【四川师范大学全国排名】
据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四川师范大学排在全国第200名;
据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排名:四川师范大学排在全国第144名;
据武书连2022中国大学排名:四川师范大学排在全国第158名;
据金平果2022中国大学排名:四川师范大学排在全国第155名。
【四川师范大学2022高考录取分数线】
2022年四川师范大学在北京综合类的最低录取分数为545分,对应录取位次为17532;
2022年四川师范大学在安徽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为510分,对应录取位次为74818;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为554分,对应录取位次为7325;
2022年四川师范大学在福建物理类的最低录取分数为565分,对应录取位次为20158;历史类的最低录取分数为574分,对应录取位次为3332;
2022年四川师范大学在广东物理类的最低录取分数为567分,对应录取位次为51390;历史类的最低录取分数为558分,对应录取位次为9613;
2022年四川师范大学在甘肃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为450分,对应录取位次为30415;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为518分,对应录取位次为2869。
年份 | 院校(招生方向)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海南 | 综合 | 本科 | 669 | 3025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海南 | 综合 | 本科 | 654 | 4104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海南 | 综合 | 本科 | 651 | 4349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海南 | 综合 | 本科 | 651 | 4349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海南 | 综合 | 本科 | 636 | 5753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海南 | 综合 | 本科 | 620 | 7610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海南 | 综合 | 本科 | 619 | 7732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海南 | 综合 | 本科 | 618 | 7874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海南 | 综合 | 本科 | 618 | 7874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云南 | 文科 | 本一 | 618 | 2966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天津 | 综合 | 本科A | 615 | 11049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天津 | 综合 | 本科A | 612 | 11660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天津 | 综合 | 本科A | 605 | 13096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天津 | 综合 | 本科A | 604 | 13286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天津 | 综合 | 本科A | 599 | 14317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贵州 | 文科 | 本一 | 588 | 3394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浙江 | 综合 | 1段 | 579 | 71899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福建 | 历史 | 本科 | 574 | 3332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福建 | 历史 | 本科 | 568 | 4068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广东 | 物理 | 本科 | 567 | 51390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福建 | 历史 | 本科 | 566 | 4324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广西 | 文科 | 本一 | 566 | 4611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河北 | 历史 | 本科 | 565 | 7649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福建 | 物理 | 本科 | 565 | 20158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北 | 历史 | 本科 | 565 | 5130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北 | 历史 | 本科 | 565 | 5130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广东 | 物理 | 本科 | 565 | 53461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北 | 历史 | 本科 | 564 | 5314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广东 | 物理 | 本科 | 564 | 54244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江苏 | 物理 | 本科 | 563 | 42162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江苏 | 历史 | 本科 | 561 | 7703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北 | 历史 | 本科 | 561 | 5878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南 | 历史 | 本科 | 561 | 5273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561 | 9358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江苏 | 历史 | 本科 | 560 | 8000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福建 | 历史 | 本科 | 560 | 5098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北 | 历史 | 本科 | 560 | 6048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560 | 19950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江苏 | 物理 | 本科 | 559 | 45931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559 | 8379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南 | 历史 | 本科 | 558 | 5786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南 | 物理 | 本科 | 558 | 26762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广东 | 历史 | 本科 | 558 | 9613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北 | 物理 | 本科 | 557 | 25790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南 | 历史 | 本科 | 557 | 5985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福建 | 物理 | 本科 | 556 | 23803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其他单列专业)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556 | 52020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其他单列专业)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555 | 9721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广东 | 历史 | 本科 | 555 | 10579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广东 | 物理 | 本科 | 555 | 63992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安徽 | 文科 | 本一 | 554 | 7325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南 | 历史 | 本科 | 554 | 6618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南 | 物理 | 本科 | 554 | 29153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广东 | 物理 | 本科 | 554 | 66231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江西 | 文科 | 本一 | 553 | 6191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北 | 物理 | 本科 | 553 | 27995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福建 | 物理 | 本科 | 552 | 25465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南 | 历史 | 本科 | 552 | 7069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广东 | 物理 | 本科 | 552 | 68417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辽宁 | 历史 | 本科 | 551 | 5500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福建 | 物理 | 本科 | 551 | 25875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广东 | 历史 | 本科 | 550 | 12353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江苏 | 物理 | 本科 | 549 | 56069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北 | 物理 | 本科 | 548 | 30833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南 | 物理 | 本科 | 548 | 32900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广东 | 历史 | 本科 | 548 | 13424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北 | 物理 | 本科 | 546 | 32007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北京 | 综合 | 本科 | 545 | 17532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北 | 物理 | 本科 | 544 | 33215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北 | 物理 | 本科 | 544 | 33215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广东 | 历史 | 本科 | 544 | 14832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山东 | 综合 | 1段 | 543 | 69528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定向)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543 | 16505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南 | 物理 | 本科 | 542 | 36855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南 | 物理 | 本科 | 542 | 36855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河北 | 物理 | 本科 | 540 | 49002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537 | 62049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陕西 | 文科 | 本一 | 536 | 4296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辽宁 | 物理 | 本科 | 533 | 31627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江西 | 理科 | 本一 | 532 | 33995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重庆 | 历史 | 本科 | 532 | 7229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湖南 | 物理 | 本科 | 527 | 48022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B) | 山西 | 文科 | 本一B | 525 | 5418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重庆 | 物理 | 本科 | 520 | 32956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定向)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520 | 77930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甘肃 | 文科 | 本一 | 518 | 2869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510 | 74818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上海 | 综合 | 本科 | 509 | 15665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509 | 119754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北京 | 综合 | 本科 | 501 | 25595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贵州 | 理科 | 本一 | 499 | 25489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B) | 山西 | 理科 | 本一B | 498 | 35905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上海 | 综合 | 本科 | 498 | 18013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宁夏 | 文科 | 本一 | 496 | 2664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94 | 105825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上海 | 综合 | 本科 | 488 | 20201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新疆 | 文科 | 本一 | 488 | 1607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广西 | 理科 | 本一 | 476 | 46101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475 | 1323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陕西 | 理科 | 本一 | 459 | 54479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454 | 9538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甘肃 | 理科 | 本一 | 450 | 30415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宁夏 | 理科 | 本一 | 437 | 9557 |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352 | 14087 |
【四川师范大学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及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同时也是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高校。该校创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历经迁址、合并直至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四川师范学院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
学校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现有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两个校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第十批博士授权单位,举办有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建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9个本科专业。
其中,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教育学、化学、工商管理、英语、历史学、地理科学、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是国家特色专业。电子商务、心理学、地理信息系统、体育教育、音乐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经济学、教育技术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美术学、地理科学、历史学、英语、工商管理、化学、教育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是省级特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