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是浙江省内一所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不论是省内还是省外有不少考生都对它充满兴趣,想知道温州医科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如何?小编对有关资料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希望能给有需要的小伙伴一些参考和启发。
2023温州医科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
目前官方还未发布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网上有消息称,在此次评估中,温州医科大学不少学科都有望升级为B+乃至A类学科。
当然具体的评估结果还是要等待官方发布,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温州医科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结果如何: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温州医科大学 | 临床医学 | B- |
2 | 温州医科大学 | 药学 | B- |
3 | 温州医科大学 | 生物学 | C+ |
4 | 温州医科大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C+ |
5 | 温州医科大学 | 中药学 | C |
6 | 温州医科大学 | 护理学 | C |
7 | 温州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 | C- |
8 | 温州医科大学 | 口腔医学 | C- |
注:据了解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公布评估结果旨在为参评单位了解学科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客观信息;为学生选报学科、专业提供参考;同时也便于社会各界了解中国高校和科研单位学科内涵建设的状况和成效。
温州医科大学简介
办学历史
温州医科大学起源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1958年8月由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建立,初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后以校址所在地定名为“温州医学院”,2013年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2015年成为浙江省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办学条件
温州医科大学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校有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436亩;图书馆馆藏文献约208万册;设有17个二级学院(部), 5所附属医院,其中4所为三级甲等医院,同时设有2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开设27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师资力量
温州医科大学现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15000余人(含附属医院),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800余人。学校本部现有专任教师179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79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08人,博士学位1369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2人;一批优秀人才入选“国家万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特级专家等,一批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2个。
教学建设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眼视光学、医学检验、药学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临床医学、眼视光学、医学检验
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眼视光学、医学检验、护理学、麻醉学、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
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眼视光学、医学检验、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
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生物技术、制药工程
温州市重点建设专业:预防医学、生物技术、中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康复治疗学、护理(专科)、眼视光技术(专科)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